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想法,我是最完美的。但是啊,人性的弱点真的有很多:贪婪、恐惧、嫉妒、懒惰、好色、贪慕虚荣、难抵诱惑、害怕孤独、热爱免费等等,关于人性的弱点,正在被消费社会利用和营销。
什么是弱点营销? 一切营销都是弱点营销,针对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人性弱点和后天养成的世俗判断。所以说所有的营销,其实都是针对满足人性的各种弱点而做的:冲动、贪婪、满足、炫耀、自豪、面子等等。
但你为什么消费之后会失望、欲望满足后会悔恨?斯拉沃伊·齐泽克说:“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” 而弱点营销所做的就是引导人一直需要、永不满足。
首先给出一个基本原则:支撑我们做出购买行为的,不是理性的判断,而是我们自以为理性实际上十分感性的判断。 想让消费者自行脑补,最简单的套路有三种: (1)多就是好,看起来牛逼就是牛逼。 就像是一只钢笔,做推广时把钢笔包装一下,就会显得很高大上:我们的钢笔笔尖是德国进口的,笔芯是经过八十多道工序纯人工打磨而成等等。这样包装后,一只普通的钢笔的价值就不是两三倍那么简单了。有时看着非常扯淡,但是,消费者就会吃这一套,而且吃得非常心安理得。
为什么?因为在无法100%了解产品时,消费者倾向于从侧面出发,去推测产品的好坏。
而真正的营销,不在于告诉消费者“我们的产品NB”,而是让消费者自己得出结论“他们的产品NB”。因为人最相信的,永远是自己,因为我们都觉得“自己不会害自己”、“只有我会对自己100%负责”。
想一想,是不是你看到的大多数非常流行的广告,好像都没有直接说自己的产品哪儿好哪儿好?比如说:
唯品会说自己的注册用户突破一个亿,也是一样的道理——选择我的人多,这么多人选择,应该没错。
所以,以后营销的时候,别光顾着夸自己了,适当吹一些牛逼,让消费者觉得你牛逼就好了。
简单来说就是:用巨大的数字来让消费者震惊;如果没有巨大的数字,就跟你的竞争对手对比一下;尽量用普通人觉得“牛逼”的符号靠拢。
(2)同类感——别人觉得好就是好,别人有效果就是有效果,别人买了就说明没问题。 现在几乎每个人都会用到网上商城买东西,你有没有买东西先看评价的习惯?你为什么要先看评价?评价好,商品就好吗?看完评价你还要看看用户案例?就不说现在的用户案例有几个是真的了。他们用了有效果,你用就也有效果吗?此时消费者想的就是:都这么说了,我还能说什么?
脑补过程很简单:
他用了好使==商家一般不会骗人的吧==这么多人用了都好使==这么多人见证就更不会骗人了吧==这个产品一定好使==我用也好使==“添加购物车”。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刷评价,并且刷了还不算,还要截成乱七八糟的图出来逼着你看。
商家之所以这么做(我们之所以吃这一套),本质原因是:随大流。这是自几十万年前开始,就根植于我们骨子里的本能。发生购买行为前,我们也会本能地去找大家对这个产品的评价。
然而一个产品好不好跟评价有必然联系吗?尤其是中国这网络环境,人家说好,你就敢信?所以买东西之前,试用一下才是硬道理。
(3)制造认同感——“我们是一类人啊朋友们” 说在前面: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谈情怀,其实世界上没有情怀,有的只是认同感而已。
可以想象一下你被12年填鸭教育、各路老师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,突然有一天,你的同学说:“有个叫老马的胖子,会在上课的时候讲段子诶。”
然后你去搜了他的演讲视频,发现他不仅讲段子,还不喜欢站在讲台上,跟学生们各种逗贫……总之,那一瞬间,你的心里早已被丘比特射成了筛子:这特么才是老师嘛!
而情怀的本质是:你认同这个人,你认同他做事的态度,你觉得你们是同一类人,为了让你生存下去,你需要尽力帮助整个群体生存下去,所以你要保护这个群体,因为保护群体,就等于保护了你自己。
后来小米开始玩这个套路:
做一块钢板都这么细致,40道工艺,193道精密工序,怎么样,你们这些“活得认真”的消费者,是否认同我了?咱也是有情怀的人啊。
所以说让消费者脑补,应用在营销中,最简单的三个套路:吹牛逼、找例子、找认同。
|